2005年3月29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迷信世界知名品牌 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李宓

  一些世界知名品牌旗下的食品、饮品和化妆品是不是安全,近来不约而同地遭到质疑,某种程度上已构成一种现象。这一现象表明,随着生活由温饱转向富足,安全和健康因素正在人们消费观念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消费安全无小事,再出名的跨国公司都不能漠视。
    2月份最早在英国爆发的“苏丹红一号”事件尚未平息,又有报道说,印度发现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部分婴儿化妆品中含有不适宜婴儿使用的液体石蜡油等成分。此外,SKⅡ化妆品不久前被消费者指出含有腐蚀性成分,而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也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撰文说,联合利华公司的立顿速溶茶中所含氟化物超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来源、消费选择范围和消费习惯等正日益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食品供应和生产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一个看似局部的问题很容易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近来出现的一系列消费产品安全事件多涉及跨国企业,这正是消费国际化趋势的一种反映。
  不仅如此,现有的食品供应和生产环节过于复杂,也为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目前,快餐和可现成食用的食品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而不少类似食品经常包含数十种配料,从安全角度来说留下了很多的漏洞和隐患。消费趋于国际化、食品供应和生产过于复杂化的特点,决定了各国都不能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安全问题掉以轻心,否则不仅将严重挫伤消费者信心,也会给国家经济等带来巨大损失。
  近来的一系列事件也提醒人们,在消费安全问题上,不能对发达国家或者说知名跨国企业盲目迷信。英国《泰晤士报》不久前曾报道说,一个独立研究机构对美国境内7500种个人护理产品的调查显示,其中所含99%的原料成分未经公共部门安全检测,其中30%产品含有致癌物质。为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向美国境内的化妆品生产商发出通知,要求一些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注明“该产品未经安全鉴定”字样,否则将受到查处。接到通知的企业不乏欧莱雅、联合利华和宝洁等知名品牌。